今天中午,西安財經學院里,將有一場為聾啞詩人左右舉辦的詩歌朗誦會;明天下午,在陜西師大,將有一些年輕人聚在一起朗誦詩歌。
出了校園,在街頭的小楊烤肉店和附近的咖啡館里,詩人伊沙、朱劍、王有尾、艾蒿等人操持的長安詩歌節(jié)已經舉辦了50多場。如果你穿行在某個城中村,沒準兒還能發(fā)現(xiàn)
電線桿上貼有“詩傳單”。
這就是西安,有詩相伴的西安。在很多人哀嘆詩歌在西安、在當代已經式微的時候,其實,詩歌從未離開過西安?;食菑团d中,有詩的長安才是長安。
采訪、寫稿、出差之余,閱讀身邊朋友、外地詩人寫的詩歌,是最讓我感到自在的事情之一。這些年我跑來跑去,已經很少寫詩了,但每晚睡覺前,總要翻一會兒詩集。白天我扮演著白天的角色,只有晚上是自己的。
到了晚上,側窩床頭,翻開詩集,聽朋友們在詩歌里用自己的舌頭說話,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口氣和語感,說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最初感受,語言放松,節(jié)奏不急不緩,讓人也跟著這些詩歌一起慢下來,體會瞬間發(fā)生的詩意。好的詩歌,往往能夠在三言兩語之間擊中人心里某塊兒軟肉,讓人不由自主地哆嗦一下。
如果現(xiàn)在的西安想要恢復漢唐時期古長安的榮光,除了物質的一面,還應有精神的一面。小說或者音樂應該是西安的會客廳,詩歌是西安的臥室。這個時代發(fā)展的速度太快,閱讀詩歌是讓人靜下來的一種好方式。
如果你在西安感到每條馬路都在不停地旋轉,大廈從四面八方壓迫過來,把人逼入一個又一個死角,那么,建議你在睡覺前安靜一會兒,讀幾首當代詩人寫的詩歌,想想自己是誰。好的詩歌可以是安神補腦液和強心針,可以讓人恢復一下正常人的心智,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讀好詩,讓人知道自己是誰,在這個城市活著到底想做什么。
商業(yè)活動發(fā)達的今天,詩歌活動從未在西安絕跡,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廣州是當代漢語詩歌的中心城市或者江湖碼頭。在西安的出版社里,有詩人秦客在幫詩人們編輯著圖書;在廣告公司里,有詩人亡蛹在給廣告人上課;在大學里,有批評家李震站在講臺上向學生推介經典詩歌。有時候他們甚至會走向街頭,支起麥克風、打上聚光燈,面向工人、農婦、小販朗誦詩歌。
這是幾千年來,長安詩歌不死的見證,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的古城,應該學會向詩人們致敬。(轉載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