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時,今年的高考恰逢北京冬奧之年。而北京冬奧會上最受國人關注的兩位中國隊選手——谷愛凌、蘇翊鳴,也因各自與大學相關的話題備受矚目。谷愛凌即將在斯坦福大學開啟大學生涯;還在讀高二的蘇翊鳴則在向跳高冠軍王宇咨詢“考清華難嗎?”之后,收到了清華大學的回復“我在清華等你來”。谷愛凌、蘇翊鳴在以奧運冠軍的形象示人之外,又都有“學霸”的標簽。他們正在重新塑造體育特長生給國人的印象,并且他們的形象也與中國對體育特長生培養(yǎng)要求的大變化相印合。
在很多中國家長眼里,谷愛凌、蘇翊鳴注定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霸與體育特長生通常很難在孩子身上兼?zhèn)?。但從未來看,學訓雙優(yōu)必定會成為絕大多數中國體育特長生的共同特征。首都體育學院原院長、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副主席鐘秉樞近日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去年9月24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國家招收、培養(yǎng)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發(fā)展趨勢,就是要求體育特長生具備學訓雙優(yōu)的素質。
重武輕文是對體育特長生的固化認知
鐘秉樞介紹,目前可以以體育特長的途徑進入大學主要有4種方式:
一是優(yōu)秀運動員的免試保送。依據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六部門在2002年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yè)安置工作的意見》,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免試進入高等學校學習。今年,符合這一條件免試保送大學的共有873人。
二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今年全國共有283所高校進行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按照現行的政策,具有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的考生,就可以報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其中二級運動員參加全國文化課統(tǒng)考,也就是高考??忌奈幕n分數達到當地最低分數控制線的65%就可以錄取。一級運動員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的專業(yè)測試均由學校進行。考生被錄取后,可以不限就讀專業(yè),但通常以文科類專業(yè)居多。
三是體育單招。報考高校運動訓練專業(yè)、武術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的考生,不參加全國文化課統(tǒng)考,只參加國家體育總局組織的單獨考試,文化課的考試難度相應有所降低。去年的體育單招院校里,運動訓練專業(yè)招生的院校是99所,武術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招生的院校是54所。
四是高校的體育類專業(yè)招生,如體育教育、社會體育等專業(yè),要求考生有一定的體育特長,但不必具有運動員等級證??忌鷧⒓尤珖幕n統(tǒng)考和體育加試,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通常是當地錄取線的60%。
以上4類體育特長生進入大學的途徑,以第二種,也就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影響最大,通常意義上,國人說到的大學體育特長生也是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學生。不過,無論是上述哪一種體育特長生,長期以來都給人留下了僅有體育特長的印象,與谷愛凌、蘇翊鳴展現出的學霸級體育精英的形象相去甚遠。
即便是在校園內,普通學生對體育特長生的認知也往往與社會層面的評價無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體育教師李江華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部分學生對體育生的了解渠道首先是學校高水平運動隊所取得的成績,也就是學校宣傳層面的信息;其次是公共基礎課上,相互有一些交集;最后是訓練現場見聞。不過,高水平運動隊在室外訓練時,普通學生還能經常見到;如果是室內訓練,普通學生也很難看到。此外,很多高水平運動員是單獨上專業(yè)課,加之他們訓練多,喜歡‘圈子內’的同學在一起,相對閉環(huán)。因此,大部分的普通學生對體育特長生這個群體認識不深”。
李江華表示,體育特長生給人的印象通常是“重武輕文”,這和中國人歷來重文輕武的傳統(tǒng)是相對的。但如果你能摒棄偏見,更加全面地了解體育特長生,李江華表示,你會發(fā)現大部分體育特長生非常好接觸,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敢愛敢恨,社交能力很強,非常抱團。當然,他們往往對專業(yè)課學習比較憷,如果這些高水平運動員通過大學所修的“非體育”專業(yè)就業(yè),職場競爭劣勢可能較為明顯,職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也會受到一定限制。
家長層面也對體育特長生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很多家長一說到體育特長生就會自動加上“肯定學習差”的評價,這導致很多人并不能充分認知體育和體育特長對學生成長的價值所在。西安翱翔體育俱樂部是一家以體育特長生的培養(yǎng)為主要業(yè)務的機構,創(chuàng)始人邵福生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據其觀察,大多數家長依然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差、單純依靠文化課成績很難順利考上大學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培養(yǎng)一下孩子的體育特長。這也說明,大多數家長都認為體育特長是與學習差畫等號的。雖然,北京冬奧會讓國人知道了谷愛凌、蘇翊鳴既是奧運冠軍也是學霸還是榜樣青年,但認為體育特長生就應該是像谷愛凌、蘇翊鳴那樣的,仍然是少數家長。邵福生同時感到有一些無奈的,是很多家長認為發(fā)展孩子的體育特長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會阻礙孩子成才。邵福生就遇到過一些孩子有著出眾的運動天賦,但家長堅決反對孩子練體育的家庭。谷愛凌、蘇翊鳴的成長都表明,體育成才也是一種成才,而且體育成才并不表示就會讓孩子放棄學習,但現在還是有很多家長對此有偏見。
學訓雙優(yōu)將是中國體教融合的必經之路
其實,體育的教育價值絕非只給了孩子一個體育特長,而是給孩子帶來全方位的成長。勇氣、拼搏、合作、自信等通過體育錘煉的精神和品質,讓體育特長生在其他領域也更容易獲得成功。這也是歐美國家的知名企業(yè)往往更青睞有著校隊經歷的大學畢業(yè)生的原因。
當然,國人對體育特長生的偏見確實也與中國長期以來在體育特長生的培養(yǎng)上存在一定問題有關,這也讓學訓雙優(yōu)必然成為中國體育特長生相關政策進行改革的方向。
鐘秉樞表示,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標準將有著明顯提高,包括對考生的文化課要求和運動成績要求。比如,招收高水平運動隊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其他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80%(現在,考生的高考成績只要達到當地最低控制分數線的65%即可)。再比如,現在是二級運動員就可以報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2024年起,必須是一級運動員才能報考。此外,考生進入學校后,也不再是什么專業(yè)都可以選,而是要達到一定的分數要求才能選擇體育之外的專業(yè),否則只能選擇體育類專業(yè)。畢業(yè)時,體育特長生的學業(yè)水平也將和普通學生的要求一致,他們的畢業(yè)論文也要進入抽檢的行列。同時,對高校舉辦高水平運動隊的要求也有提高,如果高校沒有體育類專業(yè),可能就無法再舉辦高水平運動隊。
鐘秉樞認為,“通過這樣的改革,為高校培養(yǎng)學訓雙優(yōu)的高水平運動員奠定基礎。此外,這個改革也應該放在體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審視,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也要納入學校體系之中,他們既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也是有較高體育競技水平的運動員,為奧運會、世界大運會等重大體育比賽和國家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供人才支撐?!?/p>
這項改革無疑將對中國的體育特長生培養(yǎng)和招生政策產生深遠影響,鐘秉樞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包括逐步讓高校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如何提升學生的高中學業(yè)考試成績和綜合評價在高考錄取中的比重,降低高考的一次性考試所占的比重;如何推動學校體育真正做到更多的勤練常賽;如何讓家、校、社協(xié)同等。
在李江華看來,谷愛凌、蘇翊鳴的出現,修正了部分國人對體育特長生刻板、傳統(tǒng)的印象。中國肯定會涌現出更多“谷愛凌家長”式的家長,會涌現出更多由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精英運動員,但真正要從整體上去改變體育特長生的形象只能靠制度。
李江華相信,將在2024年實施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倒逼體育特長生不得不努力學習,倒逼高中學校重視特長生的學業(yè),倒逼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文化成績不好的體育特長生將讀不了大學,那么,學生所有在運動上的努力都會付諸流水。李江華認為,如果這項改革順利,那時的高校體育特長生才會是體教融合的典范,才能成為我國傳統(tǒng)意義上文武雙全的人才,也才會徹底改變國人對體育特長生的固有印象和態(tài)度。本報北京6月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