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諾羅敦大道和西哈努克大道交叉的中心位置,矗立著磚紅色的獨立紀念碑。紀念碑對面的廣場上,是柬埔寨“獨立之父”——已故太皇西哈努克的雕像。
法國自1863年把柬埔寨變成“保護國”以來,對這個東南亞國家實行了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家國的經歷讓西哈努克從小就品嘗了身在殖民統(tǒng)治下的屈辱,也讓他下定決心謀求國家獨立。在二戰(zhàn)后世界各地被壓迫人民紛紛覺醒的時代浪潮中,西哈努克領導柬埔寨民族解放運動,最終實現(xiàn)了國家的真正獨立。
為維護來之不易的獨立,西哈努克實行中立外交政策,卻引發(fā)圖謀控制東南亞的美國不滿。美國支持朗諾集團發(fā)動政變,之后柬埔寨陷入戰(zhàn)亂。西哈努克雖被迫長期流亡中國,但一直領導柬埔寨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的斗爭。在后來的柬埔寨和平進程中,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促成了國內不同派別的和解。
西哈努克致力于推動國家經濟發(fā)展,西哈努克港見證了他領導國家經濟建設的努力。他在追求國家自主發(fā)展的過程中為柬埔寨找到了真正的好朋友——中國。中柬友好關系歷久彌新,兩國在新時代加快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攜手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柬命運共同體,造福兩國人民。
策劃:倪四義 韓墨
視頻:劉贊 吳寶澍
記者:吳長偉 席玥 顧承哲(實習生) 侯家亮(實習生)
統(tǒng)籌:趙卓昀 王豐豐 劉品然
新華社國際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