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 國際化提速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預計,從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及國際國內因素分析,人民幣匯率浮動將更加重視一籃子貨幣的作用,并且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也將出現(xiàn)更多的雙向波動,而不是像2005年至2008年間那樣更傾向于單邊升值的走勢。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認為,作為以一國貨幣表示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應和其他價格要素一樣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從而更好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和勞動生產率。
張燕生認為,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不具備大幅升值的基礎,匯率波動對出口企業(yè)及實體經濟沖擊有限。中長期看,增強匯率彈性有助于引導資源向服務業(yè)等內需部門配置,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經濟結構和貿易結構調整,推動對外投資和走出去都有積極促進作用。在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背景下,這將為中國出口企業(yè)乃至中國經濟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環(huán)境。
專家指出,人民幣要實現(xiàn)國際化應堅持“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三步走,先逐步增加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再使人民幣逐步成為主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貨幣,最后逐步成為儲備貨幣。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張茉楠指出,近期中國應該積極建立境外人民幣投融資渠道,以本幣金融資本擴張引導產業(yè)資本擴張,逐步擴大人民幣的境外計價、結算、流通范圍,同時適時、漸進、穩(wěn)步地開放資本項目,推進金融深化,在國內外金融一體化進程中把握本幣資產的最終定價權,防范開放中的各種風險。(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