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丹鳳縣龍駒寨街辦馬爐村黨支部書記楊陽

趙滿平 徐青
近日,走進丹鳳縣龍駒寨街辦馬爐村,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黃墻黛瓦的房屋整齊劃一,農家院落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綠樹掩映,寬敞平坦的道路蜿蜒曲折,山坡上梯田如鏈似帶,散落在田間的農民忙忙碌碌……這里是昔日全國勞模劉西有奮斗和安息的地方,如今在這里,劉西有的故事依然激勵著更多的勞動者前赴后繼。2017年全村整體脫貧出列,馬爐村被商洛市確定為全市“三變”改革示范村,被丹鳳縣委確定為全縣干部教育培訓、黨風廉政教育基地,今年“七一”再次被推薦為市委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得不說說馬爐村的領頭人——村黨支部書記楊陽。
建強堡壘聚人心
楊陽1989年生,西京學院畢業(yè),上大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2012年成為一名武警戰(zhàn)士,4年的大學生活和兩年軍旅生涯已經把楊陽鍛造成一名勵志創(chuàng)業(yè)的熱血青年?;氐郊亦l(xiāng)馬爐村看到落后的面貌和貧窮的老百姓時,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告訴自己,應該做些什么。經過反復思考,楊陽決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馬爐村變個樣。2015年2月村級黨組織換屆中,他毛遂自薦參加競選,被推選為黨支部書記,并在今年3月份換屆中當選連任。
馬爐村地處秦嶺深山,全村有8個組325戶1443口人,其中貧困戶116戶407人,占全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村上現有耕地1625畝,林地2000多畝,山茱萸是全村的主導產業(yè),種植面積1450畝。由于地理條件差、基礎薄弱,村里的年輕人多數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和留守兒童,屬全縣貧困村之一,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在楊陽的帶領下,村支部一班人大力實施強基鑄魂工程,選優(yōu)配強村“兩委”班子,從嚴黨員教育管理,規(guī)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扎實開展“設崗承諾·評星定級·標兵評選”“黨員主題活動日”等活動,著力推進“黨員學習常態(tài)化、組織生活規(guī)范化、作風建設長效化、黨內監(jiān)督正?;?rdquo;。去年以來,在村干部齊心協(xié)力努力下,建成劉西有紀念館,完成支部活動室改擴建,使馬爐村面貌煥然一新。村黨支部號召每名黨員干部傳承劉西有的“六勤”傳統(tǒng),時刻把人民記在心中,親民愛民,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和民事議事制度,讓每名黨員參與到村級議事中來,聽取群眾意見;規(guī)范日常坐值班制度和有關事項代辦制度,最大限度服務群眾、方便群眾;建立問題回音壁,確保群眾問題件件有回音;結合每月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號召群眾傳承劉西有精神,讓全村黨員形成了“學劉西有精神、做新時代黨員,建強支部堡壘、帶領群眾致富”的趕學比超氛圍,進一步提升了黨支部的凝聚力。
改善設施惠民生
楊陽號召全村黨員干部將劉西有精神真正植根于每位黨員干部心中,把信心和力量凝聚到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實踐中來。他首先統(tǒng)一黨支部一班人思想,告訴大家,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農村最大優(yōu)勢和寶貴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加快鄉(xiāng)村自然資本增值,走一條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為了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楊陽帶領支部一班人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依托劉西有故居、老村招待所、老村供銷社等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和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資源,水庫、溪流、梯田等自然景觀,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境綜合整治、富民產業(yè)發(fā)展、文化挖掘利用等項目,力圖保護和修復現有的生態(tài)、歷史文化景點,打造具有紅色文化教育、休閑度假、特色農業(yè)等功能為一體的溪谷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體系,帶動全村50戶貧困群眾增收。依托扶貧項目支撐,進一步完善基礎,先后完成通組路6.1公里,硬化水庫庫區(qū)道路1.2公里,修成灌溉渠400米,修建便民橋1座,危房改造兩戶,整體民居環(huán)境提升改造103戶,改廁改圈110個。圍繞產業(yè)布局、民居建設、配套設施、旅游景點等全力打造脫貧攻堅示范點建設,以此推進農民收入多元化、居住環(huán)境生態(tài)化、文化生活城市化。
興產富民譜新曲
“三變”改革怎么搞,這是擺在楊陽面前的新課題,他們以“三變”改革試點村建設為契機,按照摸清存量、明確權屬、盤活利用的原則,組織專門人員,對集體土地、林地、水庫、學校等資產資源,全面進行清產核查,內引外聯(lián),成功引進商洛市申農公司、丹江源水產養(yǎng)殖公司入駐,將15畝林地、學校量化資金50.12萬元,注入商洛市申農公司參股經營;注冊成立馬蓮臺旅游產業(yè)園,將水庫量化資金240萬元,與爭取的130萬元產業(yè)扶貧資金一并,按每股500元的標準,設置人口股1297股,量化為9699.4股,實現了貧困戶參股經營全覆蓋,人均占股6.07股,貧困戶10.05股。另外,按照“三變”扶貧模式,依托申農公司、丹江源水產養(yǎng)殖公司,流轉土地400畝,建成草編廠和農副產品加工作坊群各1處,發(fā)展水庫冷水魚養(yǎng)殖3萬尾,科管山茱萸2000畝,安裝光伏發(fā)電設備1套,打造特色民居20戶,金皂角種植350畝……帶動百余戶貧困戶增收。
心底無私天地寬
作為村支書,楊陽經常想:黨員選我們做什么?在任應該干什么?將來要為村上留下點什么?他首先從加強自身學習開始,履職盡責,既做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最基層的執(zhí)行者,又當好群眾利益的代表人和維護者。時時處處做表率,發(fā)揚年輕人敢想敢干、堅韌不拔的優(yōu)良品質,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讓群眾信服、支持。嚴格要求自己,以大局為重,為了搞好馬爐村的工作,婚假休了三天后他趕赴工作崗位;妻子的父母和單位都在外地,從外地趕回來看他,他忙村上工作忘了接火車,凌晨1點讓妻子獨自回家;為了確保貧困戶評定公平公正,他帶頭把表叔從貧困戶中剔除,弄得表叔到現在也不理他。
他為村上付出很多,唯獨沒有想過自己。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付出,才有了馬爐村蒸蒸日上的今天,他接過了勞模劉西有精神的接力棒,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愛民為民的情懷、頑強拼搏的意志,與村民一條心、和班子一起干,鞏固脫貧攻堅來之不易的成果,緊盯鄉(xiāng)村振興目標,興產富民,為建設富裕美麗新馬爐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