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毛片免费|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久久伊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五月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免费|精品96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

首頁  ?  縣區(qū)之窗  ?  商南縣

油坊嶺鋪開美麗鄉(xiāng)村畫卷

油坊嶺鋪開美麗鄉(xiāng)村畫卷

2019-09-17

來源: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本報記者 汪锳 李亮 謝非

  村中隨處可見漂亮的文化墻

  吳承奎(中)和鎮(zhèn)上干部查看茶樹生長情況

  一條條寬敞潔凈的產(chǎn)業(yè)路四通八達;一棟棟白墻黛瓦的民居鱗次櫛比;一排排整齊的狝猴桃樹遍布鄉(xiāng)間;一簇簇五顏六色的格?;ㄏ銡馑囊?,漫山遍野的茶園,干凈整潔的庭院……夏末秋初,一幅美麗鄉(xiāng)村的畫卷在油坊嶺村次第展開。

  近日,記者來到商南縣富水鎮(zhèn),探訪油坊嶺村發(fā)生巨變的原因。

貧窮是道過不去的坎

  油坊嶺村地處陜豫交界的商南縣富水鎮(zhèn),面積10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小組720戶1982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5戶569人。前些年,村民在地里種些玉米、花生,一年下來也沒多少收入,因為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通村路,即使打算運到城里賣些土特產(chǎn),也極其不方便。群眾過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家里有病人或是有孩子上學的通常都是債務累累。

  油坊嶺村民曾這樣描述他們的光景:“開門見山不見路,抬頭是坡沒有地,住的是土坯房,手拿的是放羊棍;一條泥巴路,僅能過農(nóng)用蹦蹦車,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祖輩留下來的土房,年久失修,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盆盆罐罐都找出來接漏雨,遇上連陰雨,更是提心吊膽晚上不敢睡著。”

  大山擋住了出路,貧窮消磨了意志。油坊嶺人當年的精神狀態(tài)一如那掙扎在貧窮里的日子,暗淡無光,低迷無望。

  陳家房,一個土生土長在油坊嶺的農(nóng)民。他和妻子都有心臟病和高血壓,因為貧窮,大女兒早早輟了學,小女兒學習很好,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了給女兒湊學費,他借遍了鄰里鄉(xiāng)親。說起那段日子對生活的絕望,陳家房幾次淚流滿面:“哎,過去的日子,不知道怎么挺過來的。”曾有一度,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妻子和大女兒出外打工,他在家借酒澆愁,門前雜草叢生,村里很多人都覺得他們家的日子可能就此散了。

  那時的村子,年輕人都出外打工了,大部分人留在村子,要么是對生活失去信心,要么是由于種種原因只能待在家,卻一直沒有掙錢的門路。

昔日舊貌換新顏

  一切變化源于一場戰(zhàn)役——脫貧攻堅戰(zhàn)。沒有硝煙,沒有荷槍實彈的敵人,要消滅的是村里的貧困,任何兵書上都找不到這種戰(zhàn)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既然接過軍令狀,就必須取勝。

  戰(zhàn)役開始后,商南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包扶油坊嶺村。駐村工作隊入村后,與村干部一起積極謀劃,努力奮戰(zhàn),爭取資金,引進項目,為油坊嶺村的發(fā)展探索出了一條“快速干道”。

  產(chǎn)業(yè)發(fā)展是“快速干道”的基石。村子緊緊圍繞“農(nóng)民增收、農(nóng)業(yè)增效”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目標,積極培育壯大產(chǎn)業(yè),先后成立了縣富嶺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公司、富源油茶專業(yè)合作社,引進了縣茶葉聯(lián)營公司、煦坤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商南縣佳憶德果業(yè)公司三家公司,共流轉耕地1800多畝,坡地6000多畝,全村85%的土地流轉給企業(yè)。貧困戶可通過在企業(yè)務工、流轉土地等方式取得收入,實現(xiàn)“技能脫貧”和穩(wěn)定增收脫貧。同時,村里將茶葉、狝猴桃作為有機農(nóng)業(yè)主導產(chǎn)業(yè),通過整合產(chǎn)業(yè)資源,現(xiàn)已種植茶葉4500畝,預計豐產(chǎn)期茶葉年產(chǎn)值將達3000萬元以上,種植狝猴桃示范園1000多畝,預計豐產(chǎn)期狝猴桃年產(chǎn)值將達1000萬元以上。村支書吳承奎興奮地告訴記者,光流轉土地一項就能為全村帶來200多萬元的收入,加上全村老少在企業(yè)務工收入,每年可為村子增收500多萬元。

  改變村子的基礎設施成為“快速干道”的有力支撐。村里積極爭取資金,大力實施產(chǎn)業(yè)路、通村水泥路、入戶路、便民橋、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共修建6米寬產(chǎn)業(yè)柏油路12公里,村通組水泥路累計6條10公里,入戶路179戶3000米,新建花池、花墻220戶8860米,建設便民橋兩座,安裝太陽能燈60盞,720戶村民均實現(xiàn)安全用水、用電,累計總投資達4000多萬元。另外,村子堅持“統(tǒng)一標準、整村推進,全民參與、環(huán)境共享”的原則,突出“拆、改、治、建”四項硬措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作。拆除了豬圈、露天旱廁等,對舊房屋和危舊閑置房進行重建、拆除或補建,新建了標準化衛(wèi)生廁所,清理了柴堆、糞堆、土堆,新修建了垃圾池。一年多的時間,共實施涂白拉毛房屋295戶,房改頂115戶,完成庭院硬化180戶,村子面貌大為改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窮山惡水間掙扎的油坊嶺人,一步步改變著自己的家鄉(xiāng)。

老百姓背后的貼心人

  “當初建茶園,我們公司選了幾個地點,后來吳支書找了我三四次,和我商量把茶園基地落戶在油坊嶺的事情。我也被村干部的實干精神打動,最終把茶園基地選在了這里。”商南縣茶葉聯(lián)營公司經(jīng)理劉保柱說。2017年,投資兩千萬元的茶園建起來了。

  劉保柱所說的吳支書就是油坊嶺村的帶頭人吳承奎。吳承奎的父親干了大半輩子村支書,他年輕時又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一干就是30年。為改變家鄉(xiāng)的貧困面貌,他放棄了外出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帶領村民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緩坡耕地連片修梯田,陡坡耕地棄耕種草,荒山挖成梯田種茶樹,硬是在偏僻的荒山里播下致富的種子,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就是盼著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哪怕有一點點希望,只要是為村上好,我都會爭取。”他一趟趟去鎮(zhèn)上、縣上、市里,已經(jīng)記不清跑了多少趟,走了多少路,進了多少道門,匯報情況,爭取項目、資金,憑著認真和執(zhí)著,讓油坊嶺村漸漸地變成一個市、縣領導耳熟能詳?shù)拇遄?。?018年全市“最美扶貧人”頒獎典禮上,吳承奎這個名字也被許多人記住,他的先進事跡讓很多人感動。

  王志龍是商南縣人大常委會機關的一名普通干部,也是駐村工作隊的一員。2017年年初,他到村上開展駐村工作。睜眼干扶貧,閉眼想脫貧,就是他兩年多來的狀態(tài)。挨家挨戶了解群眾情況,記錄群眾詳細信息,幫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成了他生活的重中之重。駐村沒到半年時間,他就穿爛了三雙鞋。他說:“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17組貧困戶陳某,丈夫前些年因病去世,大兒子在外務工出事故致殘,她自己身體也不好,家庭的不幸使她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經(jīng)常為一些小事和周圍鄰居吵架,鄰居都不愿意同她來往。駐村第一書記余孟濤知道后,經(jīng)常上門同她談心,宣傳扶貧政策,當聽說她小兒子還在家待業(yè)時,鼓勵他報考駕校,考取了A3駕照,現(xiàn)在西安開公交車。2018年5月,得知陳某因腦出血后遺癥需要長期服藥時,他拿著陳某的醫(yī)療本和身份證,到商南縣醫(yī)院復印了病歷,又趕到縣上有關部門為其辦理了慢性病卡,送到家中,并叮囑其按時服藥,陳某被幫扶干部的行為感動,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這些心系百姓又不怕吃苦的干部,讓油坊嶺村的群眾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

產(chǎn)業(yè)興旺百姓富足

  有事做,有錢賺,油坊嶺人的日子如今已是紅紅火火。

  48歲的張菊琴,兒子正上大學,原先住著破舊的房子,在村干部的幫助下,經(jīng)過危房改造后變成了3間漂亮的新房,兩口子還承包了20畝茶園進行管理,一年兩個人共收入3萬多元,加上土地流轉每年四五千元的收入,生活越來越好。“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不努力,對不起國家、對不起黨啊!”張菊琴告訴記者。

  60多歲的馬云富房屋進行改造后,家里亮堂了,住得也踏實了。去年春節(jié),他在春聯(lián)中寫道: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脫貧不忘習主席。橫批:永遠跟黨走。質樸的話語表達了他內心的喜悅和對黨的感激。

  一直沒有成家的趙書華說:“如果脫貧攻堅早搞幾年,我就不是光棍了。”

  見到陳家房時,他剛從茶園里回來。衣著光鮮,精神抖擻,以至于我們很難將以前每天借酒澆愁的貧困戶與眼前的他聯(lián)系起來。女兒上學期間,每年6000元教育補助資金,流轉土地7000多元、茶園務工收入一萬多元,這些錢已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他激動地告訴我們:“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多虧了這些好干部,我們家‘活’過來了。”如今,他的大女婿在華為公司上班,每年稅后收入十七八萬元,他的小女兒剛剛大學畢業(yè),還找了個法國的對象,生活美滿幸福。

  正是茶園里鋤草忙碌的時節(jié),步行在柏油路纏繞的茶山上,不時會看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聽到一陣陣美妙的歌聲,那些掩飾不住的喜悅顯露在每一個油坊嶺人的臉上。站在山頂?shù)牟鑸@觀光廳里,看到漫山遍野、整齊排列的茶園,看到老百姓忙碌的身影,吳承奎感嘆道:“油坊嶺真的不一樣了!”

  是一批又一批的扶貧人,默默奉獻著智慧與力量;是一雙雙有形和無形的手,撐起了油坊嶺“山上茶、山下果”的美麗畫卷;是一顆顆感恩的心,一滴滴灑下來的汗水,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助推著油坊嶺村美麗的嬗變。

  • 相關閱讀
  • 姚樓村全力備戰(zhàn)防汛防滑

      本報訊(王丹)近期,正值暴雨多發(fā)季節(jié),商南縣金絲峽鎮(zhèn)姚樓村制定應急預案、成立應急隊伍、儲備防汛物資、集中隱患排查、開展實戰(zhàn)演練,不斷提升全村群眾防汛防滑應急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村...

    時間:09-17
  • 商南“銀色人才”積極投身脫貧攻堅

      本報訊(李治軍任毅)在脫貧攻堅中,由商南縣離退休干部構成的“銀色人才”服務隊,充分發(fā)揮老同志經(jīng)驗豐富、專業(yè)功底深厚等優(yōu)勢,積極服務脫貧攻堅?! 】h上20多名“銀色人才”在縣委組織部...

    時間:09-17
  • 青山鎮(zhèn)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部署會

      9月12日上午,青山鎮(zhèn)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安排部署會,縣委主題教育第三巡回指導組組長任新婷到會指導,鎮(zhèn)黨委書記相林同志主持會議,全體鎮(zhèn)干部、各村(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副書記、...

    時間:09-12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wǎng)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wǎng)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