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題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畫梅花之令人作嘔;接著稱贊李虧膺所畫梅花“以難見工”,“為天下先”并具體敘述其畫梅時以不剪裁為剪裁,不刻劃為刻劃,順乎梅之天性,不見人工雕琢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最后表示對這幅梅畫的“新枝古干,夾雜飛舞”十分傾倒,愿意“坐臥其下,做十日功課而后去”。這篇題跋寫得如此具體深刻、充滿感情,也反映了鄭板橋跟李云膺結(jié)交已久,接觸甚多,知之甚深,是他們深厚友誼的重要見證。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縣后,在南京借寓項氏花園,題名借園,從此定居下來,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間整整四年時間,常與當(dāng)時文壇泰斗袁枚,畫家沈鳳過從,談詩論畫,關(guān)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詩相送。詩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還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滿衣,畫梅人又逐飛。一燈對酒春何淡,四海論交影更稀。”所寫確為初春景象,并明點“春” 字。李方膺喜畫風(fēng)竹。他的《瀟湘風(fēng)竹圖》畫一方丑石,幾竿湘竹,竹梢彎曲,竹葉向一個方向飄動,顯示出狂風(fēng)大作的情景。
畫上小題詩:
畫史從來不畫風(fēng),我于難處奪天工。
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李方膺畫風(fēng)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題《風(fēng)竹圖》中寫道:
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guān)門學(xué)畫工。
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fēng)。
他當(dāng)?shù)胤焦偃?,遭受過幾次沉重的打擊。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樂安知縣任上,因開倉賑災(zāi)來不及請示上司,而受到了彈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蘭山知縣任上,總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開荒,官員們乘機勒索鄉(xiāng)民,他堅決抵制,竟被投進監(jiān)獄,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縣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貪贓枉法”的罪名而罷官。凡此種種,就是他所說的“波濤宦海幾飄蓬”。官場太黑暗了,他便棄官去學(xué)畫竹,當(dāng)了“畫工”,他的性格依然未變,“自笑一身渾是膽”,蔑視傳統(tǒng),蔑視權(quán)威,愛畫狂風(fēng),以此寄托自己與惡劣環(huán)境堅決斗爭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筆下,狂風(fēng)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這僅是畫家性格的一個方面,體現(xiàn)了他跟惡勢力斗爭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對下層人民的關(guān)懷和同情,則促使他筆下的風(fēng)化為使萬物欣欣向榮的春風(fēng),使勞苦大眾得到溫暖的和風(fēng)。他在《題畫梅》詩中寫道:
揮筆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風(fēng)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他希望天風(fēng)把可愛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戶,讓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讓家家戶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這天風(fēng)便是與狂風(fēng)完全不同的暖風(fēng)、和風(fēng)。由此可見、李方膺的愛寫風(fēng)畫風(fēng),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充分體現(xiàn)。
蒼松怪石圖題詩
?。ㄇ澹├罘解?/p>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fù)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
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堅,
迥干春風(fēng)碧云里。
這首詩描繪了蒼松的堅強質(zhì)樸,表現(xiàn)了作者不屈從權(quán)貴,耿直廉潔的錚錚鐵骨。又通過了怪石的聳立、不屈不撓,體現(xiàn)了詩人特立獨行的高尚品格。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貞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見稱,清淡秀雅,金農(nóng)說;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 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畫梅題記》)但從他存世畫梅作品看,并非全是繁枝,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fēng)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梅,工妙騰于示瞽時,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歲時雙目俱瞽,但仍能揮寫狂草大字,署款心觀,所謂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詩,著有《巢林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