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魯?shù)摹豆?jié)近中秋》創(chuàng)作于1962年。1961年,石魯領銜的“長安畫派”在中國畫壇崛起,他們源于生活、融合中西技法的繪畫語言以及對黃土高原的熱情描繪,掀起了全國對陜西畫家及中國畫創(chuàng)新問題的極大關注。
《節(jié)近中秋》描繪的是中秋來臨之前,黃土高原上的閑適時光。秋高氣爽時節(jié)的北方世界,明凈卻不失濕潤,呼吸著禾田香氣的小路靜靜伸向遠處,將觀賞者的目光和腳步不由得帶入畫面,順著作者的心意悠然前行。玉米地近景和土崖房舍遠景不僅形成了虛實濃淡的層次對比,而且將畫面空間斜向分割開來,與縱向蜿蜒的小路形成巧妙的平衡。淡月空懸的一角空白,既留來透氣又靜美空靈。玉米“叢林”迎面而立,線條勾勒與墨色點染形成優(yōu)美的節(jié)奏,濕筆運就的肥美葉片伸張舞動,活潑地映現(xiàn)著小路上人來人往的生命氣息。
上世紀60年代初期,石魯?shù)漠嬅鏄媹D多以山水為主,人物為輔?!豆?jié)近中秋》中的人物精巧地點綴在畫面盡頭,無論放大拉近了看還是遠觀,陜北男女老幼的神情動態(tài)都盡收眼底,用筆極簡卻形神兼?zhèn)?,有點睛之妙。一個濃墨渲染的土崖立在田地與人家之間,畫面中透視方法的運用,把人們的目光從各處集中到路的轉折、人的停歇、月的回應處,頗具美學意味。
《節(jié)近中秋》是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藏的石魯作品之一,也是館藏“長安畫派”名家精品之一。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是目前中國西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專業(yè)美術博物館,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為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通過收購、專題征集、接受捐贈和以展代藏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藏品,藏品以陜西和中國西部地區(qū)的現(xiàn)當代美術精品和文獻資料為重點,著力構建陜西和西部文化的收藏特色,現(xiàn)已初步建立了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民間美術等門類健全的收藏系統(tǒng),庫藏作品總量4000余件(套)。(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