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王瑩)據陜西省信訪局統(tǒng)計,近年來全省每年的信訪量大約為35萬件。“有一些應該走行政復議渠道,當事人采取了上訪,甚至在信訪部門纏訪要求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仍然較為突出,主要涉及城鎮(zhèn)拆遷、國土資源、交通能源和部分政法類問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1999年《行政復議法》的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走上法制軌道。今年9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行政復議法執(zhí)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行政復議法實施14年來,人大常委會首次對該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將對省內實施情況進行自查。
信息公開類案件增多 職業(yè)打假人成申訴主力
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8822件,年均1448件。審理后,撤銷、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確認原具體行為違法、責令行政機關履行職責2834件;經協(xié)調,當事人撤回申請2308件。
據省級各行政部門反映,近年來行政不作為、信息公開類的行政復議案件增多。“有的部門因觀念調整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視、處理不適當,導致政府信息公開類案件敗訴率較高。”省住建廳提供的行政復議法實施情況報告中稱。
此外,職業(yè)申訴舉報人和職業(yè)打假人申請行政復議案件數(shù)量激增。省工商局反映,今年上半年受理的13件復議案件中,申請人僅4人,一人多案現(xiàn)象突出。省質監(jiān)局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中,則有80%以上為“打假人”申請。
百姓“信訪不信法” 基層復議機構有名無實
陜西省政府法制辦主任宋昌斌認為,目前我省行政復議的社會認知度較低,一方面老百姓“信訪不信法”,不知、不會通過行政復議的合法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市縣政府缺乏運用行政復議化解爭議,解決矛盾的自覺,“甚至個別行政首長根本不知有行政復議法律制度。”
此外,我省部分縣區(qū)政府法制機構“有名無實”,行政復議職責難以落實,人員配備也不到位。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辦案時工作人員不得少于兩人,但是大部分區(qū)縣行政復議人員甚至不足兩人,連最低要求也無法達到。
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或可贏得更多公信力
“按照相關規(guī)定應當走行政復議渠道,但群眾認為行政機關與復議機關同屬政府部門,不會對于他們反映的問題作出公正決定。”省信訪局相關負責人稱,尤其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問題中,群眾對行政復議仍有較多顧慮,因此組織規(guī)模性上訪向政府施壓。
省公安廳材料顯示,相對獨立的行政復議機構更能保證行政復議的公平公正。目前,國務院正在試行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我省延安、渭南兩市均為試點,公安行政復議案件均由同級政府法制部門受理。“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糾錯率確有上升。”
據了解,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行政復議法的修訂列入2013年預備項目。目前省人大常委會已經啟動對《行政復議法》的執(zhí)法檢查,為國家法的修訂提供實踐參考。檢查重點為我省近五年行政復議法的受理數(shù)量、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原因、辦結案件的糾錯率情況和執(zhí)行情況,以及應當行政復議或訴訟而不進行直接上訪的情況等。(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