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五十年宮汽車博物館前,騎行愛好者克勞德·布魯爾(中)向送行人群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新華社布魯塞爾4月19日電 通訊|用車輪丈量廣闊土地——比利時六旬騎行者開啟“騎向上?!敝?/p>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陳穎
4月19日上午,布魯塞爾五十年宮汽車博物館前,一場溫馨而隆重的歡送儀式正在這里舉行:比利時騎行愛好者克勞德·布魯爾即將踏上“騎向上?!本G色遠程騎行之旅。
年逾六旬的布魯爾身著騎行套裝,精神矍鑠。談起即將啟程、橫跨歐亞大陸1.2萬公里的騎行之旅,他興奮而滿懷期待:“我期待能看到美好的事物、遇到美好的人?!?/p>
去年11月,布魯爾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探望在中國成家的大兒子,并赴廣東參加了一場自行車騎行活動。這趟旅行顛覆了他對中國的既有印象,也激發(fā)了他對中國的濃厚興趣。
“如果別人問我,對中國感覺如何,我最想說的詞就是‘現(xiàn)代’?!辈剪敔柛嬖V新華社記者,“之前,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當我看到高鐵、電子支付和現(xiàn)代化都市時,感到非常震撼?!?/p>
4月19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五十年宮汽車博物館前,騎行愛好者克勞德·布魯爾(右一)與前來送行的朋友握手。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正是這段經(jīng)歷,讓布魯爾萌生了騎行前往中國的念頭。他想用車輪去丈量廣闊的中國土地,感受更多風土人情。
這是一趟計劃完備、準備周全、意義非凡的跨洲之旅。布魯爾的 “座駕”是一輛閃耀著銀灰色光芒、裝載著太陽能板的三輪車,太陽能板產(chǎn)生的電能通過前后兩個電機實現(xiàn)助力驅(qū)動。
“兩個電機都是中國制造的,”布魯爾告訴記者。三輪車后方還掛著一輛拖車,載著帳篷和生活用品?!斑@是百分百的綠色騎行,”他笑著說。
這并非布魯爾的首次長途騎行。2018年,他首次組裝太陽能助力自行車,從布魯塞爾出發(fā),騎行5000公里。當時他正接受癌癥治療,騎行不僅是對體能的挑戰(zhàn),更是意志的磨煉。通過這項運動,布魯爾找到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也逐漸恢復(fù)。他的妻子同樣被診斷出癌癥,但恢復(fù)情況不如他。布魯爾希望通過“騎向上?!敝霉膭钇拮右约案嗳伺c病魔抗爭。
歡送人群手里的中比兩國國旗在微風中搖曳。“這不是一場競速賽,而將是跨越國界的心靈對話?!辈剪敔柮鎸鄣拿襟w記者,真誠說道。
4月19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五十年宮汽車博物館前,騎行愛好者克勞德·布魯爾(前左)啟程出發(fā)(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穎 攝
布魯爾計劃以每日百公里的節(jié)奏,穿越德國平原、飽覽波羅的海風光、領(lǐng)略俄羅斯風情,最終沿著古絲綢之路入境中國,抵達上海,預(yù)計整個行程歷時4個多月。
10時10分,在此起彼伏的掌聲與喝彩聲中,布魯爾鄭重地戴上頭盔,穩(wěn)穩(wěn)地騎上車,啟程出發(fā)。20余名中比騎行者一同加入,為他鼓勁送行。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費勝潮說:“此次騎行不僅跨越國界、空間,更跨越時間和文明,禮贊生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也為中歐、中比友好關(guān)系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