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滇緬公路上的惠通橋(翻拍資料);下圖:2015年7月6日拍攝的惠通橋(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惠通橋由云南保山愛國華僑捐款修建于 1933年,1938年修建的滇緬公路利用惠通橋連接怒江東西岸的保山和龍陵,是怒江上的“抗日功勛橋”。
記者從重慶出發(fā),途徑貴州進入云南,沿途采訪了滇緬公路等抗戰(zhàn)時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歷史遺跡,并通過今昔比照的方式,用間隔半個多世紀的照片回顧抗戰(zhàn)歷史。新華社發(fā)
2015-08-06 16:32:11
來源:新華網(wǎng)
上圖:滇緬公路上的惠通橋(翻拍資料);下圖:2015年7月6日拍攝的惠通橋(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惠通橋由云南保山愛國華僑捐款修建于 1933年,1938年修建的滇緬公路利用惠通橋連接怒江東西岸的保山和龍陵,是怒江上的“抗日功勛橋”。
記者從重慶出發(fā),途徑貴州進入云南,沿途采訪了滇緬公路等抗戰(zhàn)時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歷史遺跡,并通過今昔比照的方式,用間隔半個多世紀的照片回顧抗戰(zhàn)歷史。新華社發(fā)
劉少奇在演講中 1941年7月2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作《論黨內斗爭》的演講。演講首先論述了黨內斗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特殊的歷史條件,黨內斗爭的根源及黨內斗爭的偏向,為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