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影
父親有個習慣,那就是舔碗,不管是吃什么飯,也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邊,每每吃完飯,他都要將飯碗舔得干干凈凈,仿佛水洗過似的,那種珍惜糧食的高貴品德,與而今倡導的光盤行動有過之而無不及。
父親出生在秦嶺深處的商洛山中,自小生活清貧。1953年剛過完年不久,家里的糧食就捉襟見肘,為度過饑荒,祖母就讓父親去他的表叔家里借糧食。
父親將盛糧的口袋系在腰上,一路小跑來到了表叔家,將原委說給表叔后,表叔答應借給他一斗包谷,條件是到麥季要還他一斗麥子。父親就答應了,可吃過飯后表叔卻反悔不借給父親了。父親問表叔怎么反悔了?表叔說從你吃飯的碗來看,你就不像沒啥吃的人。父親疑惑地看了一眼小桌上的飯碗,這才發(fā)現(xiàn),表叔面前的飯碗干干凈凈,碗舔得像水洗了似的。再看看自己不但飯粒撒了一地,碗底也有不少米粒。祖母和兩個叔父都在盼他用借來的糧食下鍋,卻等來了一場空。祖母實在不想將兩個叔父餓死,就無奈地答應了鄰村一個遠房親戚的要求,將三叔父過繼給他當了養(yǎng)子,這才換回了一斗包谷和一斗麥子,讓一家人度過了饑荒。
有了這次經(jīng)歷,父親便開始學會了舔碗,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要將自己吃過的飯碗,舔得干干凈凈。
而今父親早已作古,糧食已不再是那樣的稀缺,但父親的舔碗習慣卻一直在我們家流傳著,雖然有點不雅,卻成為我們的傳家之寶,時間越久越顯得彌足珍貴……